编者荐语:
实践出真知。学生能力是否提升是检验教学成效的最重要标志,理论框架与范式的提出是教师打造有效课堂的助力。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安伟莎
所谓“接续式教学”,就是每节课学生的音乐能力较前一节课都有所增长。这是我精读完梁洪来老师的《浅谈“接续式音乐教学”的特点及其教学要求》这篇文章后对“接续式教学”的理解。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接续式音乐教学”的特点及其教学要求,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及期末工作总结会议上的思考,形成以下几点教学启发。
一、明确教什么,深度挖掘
作品音乐要素
文章中提出,“‘接续式教学’要求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学科的核心技能就是对旋律(曲调)诸要素(主要指音高、节奏、结构)的感知、记忆、想象、表现、创造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作品中充分挖掘其音高、节奏和结构特点,在撰写教材分析时多一些“音乐语言”,符合音乐学科特点。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写、创”能力,提高音乐运用能力
(课堂记写教学照片)
通过对教材分析后,教师再对任教班级学生在以上诸要素所具备的“听、唱、写、创”能力水平作具体分析。“听、唱”能力,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考察学生的,但是学生的“写、创”能力往往被忽视。我也是在近期参与陈文娟老师的读写课题组后开始关注学生的“写、创”能力。我有时候在思考,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写、创”能力,可能认为自己学生的能力水平达不到?北京的孩子基础好?在读完梁洪来老师的这篇文章后有了新的理解,文章指出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明确“新授”“复习”和“运用”,反观自己的教学,“新授”和“复习”经常发生,然而“运用”时常忽略,在学习音乐时进入了浅尝辄止的误区,而“写、创”能力往往是对学生“运用”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听、唱、写、创”应该伴随着音乐实践活动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而且要尽早从低年段就要开始。
在这学期末进行的五年级写创能力测试中,发现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归其原因,一是没有意识到音乐学科就像所有学科一样有着自身内在的知识、技能、方法体系,诸如数学学科想要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达到运用的能力水平,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作业练习和巩固,反观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很少有作业练习的,而且在课上也缺乏反复练习,所以学生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水平;二是缺乏记写和编创的教学方法指导。在期末工作总结上,陈文娟老师指出,“记写从‘认识、知道、辨认’开始,记写可以是‘说出、摆上(填空)’,然后才到“纸笔”。不要一开始就急于‘写’。编创教学一定要从口头编创开始,从编创(唱出)‘一个尾音—一个小节—半个乐句’,逐渐过渡到‘一个乐句—同头换尾的上下句—换头合尾的上下句’。”这对我接下来的写创教学提供了方法指导。
(学生记写试卷)
(学生编创试卷)
例如,在小学低年段,教师在教授乐谱时,可以先从学生认知作品的曲名、调号、拍号以及小节数开始,这就是最初的“记写”从知道开始。在进行编创教学时,多从口头编创开始,不管是记写还是编创都应该被唱出来才有意义。
(一年级口头创编教学)
三、在视唱教学中通过指读,提高识谱能力
在学期末的音乐演唱能力测评中,我发现在视唱能力测试中不管是二年级还是五年级都存在相当一定数量的学生不识谱。归其原因,一方面是前面提及的平时缺乏系统而反复的练习;另一方面在识谱教学中,应重视指读。就是在视唱时,应该一边指着音符,一边对应着音符来演唱。
四、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个体演唱能力
梁洪来老师在文章中指出,“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教师教了绝不等于学生学会了,学生会了才能肯定教师教了。”本人在通过这学期末对自己学生的测评和观察其他学校的测评时,对这一点体会尤其深刻。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致力于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尽早适应个体演唱形式。当然,演唱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对于学生个体的抽唱,认为这样对于学生的评价最为客观和准确。在和同行们的交流中,我也窥视到自己在这方面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比较早的意识到这一点,关注到在平时的课堂上增加个体演唱机会。同时,也从同行那里得到启发,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一是培养小老师,充分利用零碎化时间增加练习次数,提高歌曲储备数量和质量。二是在课堂上增加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不管这个孩子是否有举手,多关注没有举手的孩子,受课堂时间限制,这样的抽查可以是某个乐句,不一定是全曲的演唱。
(学生个体测评)
五、能力点绑定具体作品,
提倡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章中指出,“‘接续式教学’提倡‘概念教学要绑定具体作品’的教学原则。”这也是杨立梅老师提出的“由音及形”的理念,陈文娟老师总是强调给我们的。“达到教师说到这个概念学生能够马上想起这首作品、教师提到这首作品就能唤起学生对某一个概念的记忆的程度。”刘稳老师的《让学生的音乐素养接续而上—以“学堂乐歌”教学为例》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设计中,概念是了解学堂乐歌的音乐文化特征,素材用的是歌曲《黄河》《春游》。这是突出以能力获得为教学目标,只把作品的学习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在期末工作会议上,陈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观摩了一节北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多声部音乐怎么表现音乐的美》,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教学素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总之,我们的教学应该使学生的能力较前一节课有所增长,从“生理反应”转化成“文化反应”,获得终生享受音乐文化滋养的能力。同时,勉励自己学不停,思不止,不忘初心,不断向着更好的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