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味道”和“门道”
——2023年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有感
音乐学习有“味道”更有“门道”。在冬季柯达伊教学法培训中,我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音乐的“味道”
在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教授用维语演唱的《牡丹汗》、用苗语演唱的《贵客来到家》里,我听到了中国的味道;在李斯特音乐学院柯达伊研究所KLARA NEMES教授用匈语演唱的匈牙利民歌里,我听到了匈牙利的味道,在北京柯达伊学会副理事长梁洪来老师演唱的一首首短小旋律里,我听到了音乐的味道……
是的,音乐的“味道”应该是“唱”出来,是被“听”到的。
二、音乐的“门道”
我们也知道,音乐还是有“门道”的,音乐学习更是有“门道”的。
KLARA NEMES教授的课程《柯达伊教学素材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四次授课中,要求学员课前要回课,有一次回课的内容是,用《柯达伊 333 首读谱练习》中的第215首设计一个提升学生某一方面音乐能力的练习。刚开始回课时,老师们都在“说设计”,KLARA教授通过翻译崔健老师多次提醒大家:“不用讲(设计),把设计唱(展示)出来就好”。“唱出设计”这个要求让好几位老师都有点措手不及,展示效果也就有点儿不尽如人意了。
(KLARA教授授课中)
三、启 发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第一,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设计“门道”,设计写出来,说出来,并不代表能“做(唱/展示)”出来;
第二,“做(唱/展示)”出来的过程就是“门道”设计的过程;
第三,教师能“有味道”地“做(唱/展示)”音乐,是学生学习音乐“门道”的根基;
第四,“做(唱/展示)”是音乐教与学的核心关键。
柯达伊先生曾经说过,“歌唱”是柯达伊教学法的最突出的特点,如果要详细些,那就是“歌唱、歌唱、歌唱”!愿我们备课时不再“纸上谈兵”,不再费心找视频找图片;愿我们的课堂少些话语,多些歌声乐声。愿我们时时“歌唱、歌唱、歌唱”,有“味道”地唱出音乐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