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下午,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音乐学科教研基地项目(中山)组成员在项目负责人、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教研员邓惠珍老师精心筹划与安排下,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音乐教研室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洪来老师,就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进行了面对面的授课。
梁洪来老师提出: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形式中,最适宜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提升学生多种音乐能力的就是班级合唱。但班级合唱与精英合唱不同,班级合唱面对的是一群音乐能力一般的普通学生,而非经过精挑细选的“特种兵”,尽管如此,班级合唱依然要遵循合唱训练的方式,有梯度的进行教学,而不是分声部练熟后再进行声部叠加。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合唱教学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多声部合唱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了解学生现有的真实音乐水平和能力,做到“以学定教”。
接着,梁老师就以《问好歌》为例,详细地向成员们介绍班级合唱教学的梯度和方法。
班级合唱教学的起点是模唱,模唱是构唱的前提和基础。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它可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音乐能力 :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问好歌》三句短小旋律的演唱,老师要准确、形象,要求学生在结束单音上做到准确、稳定、持久。从单旋律开始,教师的指挥从预备、起拍、换气、终止,都要做到清晰、准确,要求学生能从教师指挥中准确判断旋律的速度、形态、停顿及结束,以此来训练学生歌唱的状态,学会合作、学会控制。
一旦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单旋律,教师就可以适时在结束音上方进行三度叠置。遵循聆听、模唱、转换唱、哼唱、唱唱名的既定流程,一步步让学生感受到结束音的二声部构建。为了能够更稳定的构唱mi-dol大三度音程,还需要在熟悉的歌曲中去找到这组音程,反复刻意练习,达到下意识反应。
同样,《问好歌》从二声部到三声部,最后形成四声部,都只是在结束句上做出简单的声部叠加,从大三度音程到大三和弦,从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看似简单,却在告诉学生音乐中美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可以解决往后遇到所有相同(相似)作品结束句的和声配置。
梁老师利用工作坊的形式,让在场成员一个个进行《问好歌》的实操,在基地成员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音准欠佳、音色不统一、状态不正确、指挥不准确、没有余力关注学生等等,梁老师针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个人音乐能力仍需提升。
之后,基地组成员提出了自己在班级合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完成合唱作品的学习?针对大家的困惑,梁老师给出了建议:我们要打破以完成一首合唱歌曲为教学目标的固有思维,要先厘清合唱教学的核心是在于关键能力的训练,而关键能力是在学习作品前若干节课去铺垫,提前学习和练习的;当学生不具备合唱作品中的关键能力,是不可能用合唱思维唱好作品的。最后在梳理教材涉及到的14首合唱作品时,梁老师从和声配置及音乐的内在文化,分析了作品关键能力点,提供了教学思路和方法。
研讨结束后,邓惠珍老师总结:基地项目组成员可以说是中山音乐教育的排头兵,肩负着探索出高效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以及示范辐射的重任。通过此次面对面的深度交谈和聚焦研讨,项目组成员对于教研基地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项目组目前对于初中班级合唱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在后阶段的工作中,大家一定会扎根课堂潜心钻研,按照大单元、接续式教学的思路去研读作品,在经典作品的精读上下功夫,做出精品与特色,真正落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提出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目标。
撰稿:陶乐
审核:周硕、雷英
编辑:陶乐
终审:邓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