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概况 > 信息公告 > 最新动态
2025年冬季培训参训学员学习总结集锦1
时间:2025-02-21来源: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

  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25120~2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举办的“2025年冬季柯达伊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获得了圆满成功,参训学员收获满满。培训后,学员们陆续发来学习总结。专业委员会择优分期予以刊登,本期为首期。

 习化静——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001.jpg


步入“柯”学美妙视界  赋能师生美好歌唱 

——记广东柯达伊教学体系学习升华之旅

  音乐教育是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唤起人们对美妙音乐、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艺术。这个寒假中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专业委员会的柯达伊教学体系培训活动,使我仿佛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中“如听仙乐耳暂明”。四天专注的聆听理解、深入领悟,我如沙漠中的苦行僧偶遇甘泉,如饥似渴地汲取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泉水。他打开了我音乐教育的新视界,使我沉醉其中甘之如饴。

  通过学习,我深切感悟到了柯达伊教学法的无穷魅力。他不愧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他将“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作为教育思想的核心,以歌唱为基础教育的形式,采用直觉、体验的方法,通过歌唱、听觉训练和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大量本民族音乐作品为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情感和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三生有幸,能够步入柯达伊教学体系学习的“大家庭”,四天的学习体悟,令我无比兴奋。具有深刻教育哲学思想的柯达伊音乐理论体系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真正需要的,学生喜爱的,也是提升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音乐教育发展适恰的教学法。深入了解柯达伊教学法后,我明确了自身业务提升的新途径。他深入我心,魅力无限,令我心驰神往。四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感慨良多,在此浅谈感受深表敬意:

  感悟之一:肩负使命 深耕研学

  柯达伊教学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鲜活、灵动。浸润、体验式的科学教学法“润物细无声”。我游戏其中,合作其中,体验其中,沉醉于音乐带来的直抵内心深处的美妙感觉。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音乐课程的价值即“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谋而合。这更坚定了我深入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我国丰富的音乐资源需要我们一代代的国人传承、发展、壮大,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学校的音乐教育在学习传承、弘扬发展民族音乐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柯达伊教学法是将民族文化在音乐教育中有效实施的一剂“良方”。柯达伊教学理念重视学习、继承民族艺术文化,梁洪来老师也适恰地将柯达伊教学法与我们本民族的音乐进行了融合,在培训中反复以我国民族音乐为教学素材;在音乐教师柯达伊教学法测评中,加入中国民歌的演唱;《龙里格龙》工作坊,更是把只属于我国的音乐艺术瑰宝京剧作为音乐素材,将转调模进这个音乐知识深度体验,内化实践。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引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我们本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们要达成学习传承、弘扬发展民族音乐的使命,柯达伊教学法是最好的“桥梁纽带”。他强调音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普及音乐教育,只有以歌唱为基础的形式才能普及到每个学生。他强调音乐教育要尽早开始,教师要将好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材料,通过歌唱的形式,系统地赋予学生。学生接收到那些真正使他们精神升华、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好的音乐后,就能够分辨劣质的音乐,进而不断提升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感悟之二:愉悦体验 踏歌而行

  柯达伊教学法强调音乐教育一定要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的方法进行教学。倡导让学生通过直觉体验的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情趣和鉴赏能力。他采用更利于促进学生音乐感知、音乐思维形成的首调唱名体系,为一般能力的学生打开了通向音乐文化的大门,帮助学生清楚、准确地歌唱、建立内心听觉。

  柯达伊教学法非常重视合唱。在合唱中人们学会倾听、配合,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合唱中的忘我投入,创造的和谐之美,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给人生带来精神升华的时刻。本次培训,崔健老师在讲座《如何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能力》中指出,我们在培养学生多声部合唱中要由浅入深,采用稳定拍、固定节奏型、不同节奏型、不同的声音等体验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多声部,然后通过歌唱+稳定拍+节奏+固定节奏型+行进的直觉体验方法,提升学生多声部合唱能力。

  兰迪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工作坊《合唱实践》《热身与声音塑造》让我沉浸式体验到了合唱带给我的无限魅力。兰迪老师从最基本的指挥站立姿势讲起,强调指挥时每个动作都要有用途,要认真聆听合唱团的声音。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兰迪老师反复强调呼吸的重要性。指出指挥时,手是有呼吸的,合唱指挥的起拍从呼吸开始。兰迪老师选取大量音乐素材,从合唱团成员、指挥两个不同视角,通过体验模仿、个案指导等方式,对大家进行合唱指挥的系统培训。在一次次美妙的体验中,我们踏歌而行,潜心研习柯达伊教学法。

  感悟之三:方法灵活 适恰教学

  柯达伊教学法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教学方法科学严谨、灵活多样。梁妮莎工作坊《接续性教学中小学低年级段歌唱素材的运用》讲座中,通过无意识的唱游活动,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实现了音乐学习的良性循环。

  崔健老师精心选取的几节课例,更是让我深度体验了柯达伊的课堂是那么的生动、有趣,魅力无限。教师们采用柯达伊教学法设计的教学,学生沉浸于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体验之中,教师没有孤立地教授音乐知识,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音乐知识。这样的课堂呈现,是我心中一直期待,却从未实现的。一首“问好歌”,可以实现节奏节拍、音准和声、团结协作等诸多内容的传授。一个个通过歌唱对学生下达的指令,学生在听指令准确行动的同时,更在不经意间实现了音乐听觉、音高音准的训练。

  崔老师通过一节节生动、真实的课例展开的《基于柯达伊音乐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讲座和梁老师专门针对合唱进行的《班级合唱基础与进阶》讲座,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插上专业的翅膀。

  四天的学习充实又愉悦。拨云见日后,多了一份对音乐教育的敬畏和担当,我将带着一份感恩之心,努力让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区的音乐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周可欣——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 002.jpg

如何在小学低年段课堂中发展接续式教学

  本科学习中对柯达伊的了解仅停留于它是世界三大教学法之一,2023年暑假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柯达伊教学的培训,让我了解到了柯尔文手势、字母谱等在课堂中的运用,尤其是唱游活动的设计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这次寒假我再次参加了柯达伊教学培训,虽然只有短短4天,但也收获颇丰。

  梁洪来老师一直致力于柯达伊教学的研究,他说:用有限的课时,讲有限的规律,解决学习无限作品时遇到的问题。这句话我非常的喜欢,我觉得这是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应该要达成的目标,也是时刻提醒自己该怎么做好音乐教学的金句。在这次的培训中,我最深刻的感悟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让教学是接续的,和设计大量唱游活动让课堂是有规矩有秩序的。

 一、关于学生的音乐能力

  提出核心素养后,音乐也相继确立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但是这4个词很大,我总是不知道该怎么让它们实实在在地落在音乐课堂里。但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我们在课堂中需培养学生的六项音乐能力——感知、记忆、想象、表现、创造、思维。感知记忆是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认识,想象表现指学生能够有控制的表现音乐。以民歌为例,如果能力层面在感受记忆,那么也就是能听出这首民歌,能唱准这首民歌,而到达想象表现层面,那么还需要唱出这首民歌所属地的韵味;创造思维是学生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独立的见解和加工。当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并强化这些能力后,自然而然就能形成音乐核心素养了。这六项能力我们可以依据学段将其细化成许多小的能力,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是每一个教学环节,如此形成能力梯度,才能让课堂前后有所承接和延续,更好达到扣瓦式教学的目的。

 二、关于唱游活动的设计

 我所教是一二年级的孩子,我发现在音乐课里加入大量的唱游活动,他们会更喜欢音乐课,甚至课堂纪律相比较以前都好了很多。当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些兴奋是难免的,但我看到学生是非常沉浸式参与到唱游活动里的,而在这个活动中,低年段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稳定拍感、能够听出乐句,这些就是他们在参与唱游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高年级课堂更需要一些音乐活动,他们也已具备参与更复杂、丰富的活动的能力,当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课堂活动实践,你会发现,孩子们变得有规矩,课堂也变得有序。

 柯达伊教学是方法也是理念,给音乐课堂找到了一个教学规范、延续的支撑点,给我的音乐教学指引方向,而真正要深入了解它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常反思、常学习。


谌越——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在读 003.jpg


  作为大二学生的我,第一次参加专业的实践研讨会,与各位专家老师们一起学习关于柯达伊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收获满满,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与总结。

  参加此次柯达伊教学法实践研讨会,犹如在音乐教育的浩瀚海洋中扬起了一面崭新的风帆,为我指引了全新的方向,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脱胎换骨般的认识。

  在研讨会初期,专家深入浅出地剖析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强调音乐教育应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歌唱作为基石构建音乐感知体系。这让我反思过往的模拟授课中,常常急于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却忽略了培养他们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柯达伊体系中的移动do唱名唱法,在实践演示环节展现出独特魅力。当看到孩子们轻松跟唱,快速识别音高、构建旋律,我意识到这种方法降低了入门门槛,让音乐学习不再“高不可攀”。柯尔文手势的运用更是一绝,肢体语言与音符灵动结合,老师的手势在空中舞动,仿佛编织出一张可视的音乐之网,学生们跟着模仿、感受,音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课堂瞬间变成充满趣味的音乐魔法屋。

  工作坊中的合唱排练,是理论落地的“试验田”。我积极参与其中,深刻体会到柯达伊注重的多声部训练绝非简单的声音叠加。从单旋律的精准雕琢起步,逐句打磨音准、节奏、力度,为多声部融合筑牢根基。分声部练习时,引导学生倾听彼此,寻找和声间的默契共鸣,就像搭建一座精密的音乐大厦,每个声部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当各声部交织,和声之美如潺潺溪流润泽心田,那种和谐统一是传统教学难以企及的。

  除此之外,各位老师的实践分享更是火花四溅,有的老师巧用柯达伊教材中的民谣,唤醒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热爱;有的老师借助节奏时值游戏,攻克节奏难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兰迪老师与我们的多次互动,在不经意中使我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感受和声的美妙,体验人声的魅力。梁老师的课堂更是生动有趣,巧妙教学,唱与舞搭配,学与思融合。参与中,聆听间,我汲取百家之长,也思考自身困惑,在思维碰撞中,柯达伊教学法的应用蓝图愈发清晰。

  回顾这场研讨会,我满载而归。柯达伊教学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高效、趣味音乐教学的大门。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我迫不及待要真正进入课堂,融入柯达伊教学法,引入更多优质民谣丰富曲库,让音乐扎根文化土壤;巧用手势、唱名法开启每堂课,点燃学习热情;设计层层递进的合唱活动,雕琢团队和声之美。值得我反思的是,在学校期间应该更多积累典型教学素材,高效的教学方法,为未来从事音乐教学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深知实践之路或有荆棘,但会以研讨会所学为灯,照亮学生音乐成长之旅,让柯达伊的种子在课堂生根发芽、绽放繁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