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1月20~2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举办的“2025年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获得了圆满成功,参训学员收获满满。培训后,学员们陆续发来学习总结。专业委员会择优分期予以刊登,本期为第8期。
吴雅靖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载德小学
理念重塑与行动觉醒
【理念重塑篇】
在四天的沉浸式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柯达伊教育理念不是刻板的教学模板,而是一把打开音乐教育本质的钥匙。崔健老师"教育理念论"的阐述如醍醐灌顶,让我重新审视过往教学中对教学法的误读——我们不应执着于模仿匈牙利教学模式的外壳,而应把握其"音乐属于每个人"的内核。
这种认知转变在兰迪老师的指挥课上得到具象化呈现,当她用中国本土的童谣《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其多列》替代传统匈牙利曲目向我们教授,再把本土歌曲与匈牙利传统曲目相结合,多首旋律逐渐响起,那音符在空中跳跃、交织,传递出歌曲中蕴含的美妙情感,我忽然明白:好的教育理念应当像活水,既保持核心价值的清澈,又能滋养本土文化的根系。
【教学觉醒篇】
梁洪来老师的《龙里格龙》课例像一面透视镜,照出了我专业素养的盲区。再次让我重新审视“学生需要学什么”这个根本命题。当梁老师层层拆解作品中的节奏基因、旋律密码时,我惊觉自己竟从未如此细致地解剖过教材,找总谱、分析、消化、再讲授等等。“概念绑定作品”这六个字在梁老师这节课具象为精密的认知齿轮,从简单有趣的导入——听音乐——表演唱——整个作品的简单呈现,这些环节都是很规矩的课堂,但梁老师在“练本领”环节中是多维度听觉渗透的,通过移调,平行四度演唱巧妙地剖析了教材,学生也轻而易举地学会二声部,再通过多个作品绑定概念——转调模进,真的太妙了!并且能在多个作品间流淌成认知链,学生这节课不仅仅只是学会了这首歌或者唱对二声部,潜移默化很多音乐知识和本领顺着游戏化的阶梯悄然植入孩子的心里,并且后续的课堂还能再提取并进行接续式教学,让每首作品都成为可生长的认知根系。
这种专业思维的重构在兰迪老师的指挥训练中继续深化——当指挥棒不再是机械的节拍器,而是通过眼神流动构建的情感桥梁时,我触摸到了音乐教育的温度。从起拍、挥拍、收束、手型等指挥个人能力的学习,多声部的指挥训练等等,兰迪老师的指挥课让我收获颇深,也再次倒逼自我成长。
许多专家带来的精彩课例和教学实录,具体方法和步骤,特别是设计意图的细致拆解,让我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有了重新的审视和深入的反思。蒋丽媛校长的《多声部融创(唱游)教学》讲座,大量的方法也给予我不同的视角,蒋校积累了大量的歌曲素材,融会贯通结合到教材,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多声部能力,并且老师回去就能马上实践,有趣又高效!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将素材与教学内容结合也是关键所在。陶乐老师的《柯达伊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的讲座同样让我受益匪浅。她总结了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并分享了丰富的案例。尤其是在欣赏课教学中。陶老师对作品的剖析、拆解和讲授采用的巧妙手段,给了我很多启示。她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使得原本枯燥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让我重新拾回了对欣赏课教学的信心,感受到只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在音乐作品中找到乐趣与美感。
【行动图谱篇】
培训点燃的理论火花亟待转化为实践薪火。新学期我将注重“双规课堂”——规矩和规律。注重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强化多声部课堂,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对于自身也不停止学习,这不仅是对我自身专业成长的追求,更是希望通过坚定的实践,让学生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自信与成就感。帮助每位学生在音乐中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我相信,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学期里,我们会共同经历探索与成长,携手开启一段美好的音乐之旅,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心灵交汇的时刻,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增添绚丽的色彩。
孙喜冰
——中山市神湾镇崇正学校
培训中的关键启发与顿悟
“太阳像那大红花,在那东方天边挂,圆圆脸儿害羞像红霞,只是笑不说话”。清晨进入中山市实验小学明亮的会堂,随之入耳的便是这一首广东童谣,我感动、激动,说不出话。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那首能触动心弦最深处的童谣,但我惋惜能记住的太少,小时候没有人教。于是我感叹,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正处于一个惊涛骇浪的“改革时期”,有着如此优秀的“船长们”当先锋,我们当然要划好船桨,一群人,一起向前。我想,这是一件无比伟大的事情,我也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
想来,这是我第4次参加北京柯达伊的培训,柯达伊的培训总能让我有惊喜和新的收获,甚至每个分享的老师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如同金子般宝贵,这都是大家扎根一线实打实做出的成果呀!且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三言两语是说不完的,但令我最触动、最能引发思考的是以下几点。
一、歌唱素材的选择和优化
实验小学的课题里选择的素材非常有意义,选择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包括一些常用的广府童谣俗语等,让人耳目一新,这都是思考的结果。还有钟璟老师一堂课里选择的所有的作品,从复习开始,每一首都是有效且花了心思的,甚至“出动”了当下流行歌曲《孤勇者》。我们都知道要“概念绑定作品”,但这个作品的选择确实需要教师花费时间深究,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还有蒋丽媛老师分享的异曲同唱、阿卡贝拉、添加固定音型等,干货满满,这都是把教学素材研究再研究的结果。
二、借助肢体语言、唱游的帮助
梁老师说:“歌唱课不是舞蹈课,但要借助肢体动作来达到目的”。本次培训我认为最显著的就是许多老师的研究都加入了唱游和肢体动作的辅助,例如兰迪老师在合唱课教学中,也融入了很多肢体动作和小游戏。还有“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梁老师的工作坊里围圈、拍手游戏等,都值得借鉴和学习,我固有思维一直认为初中高年级的同学加入动作唱游是否帮助不大,但这次看来,连老师们都玩得津津乐道的游戏,学生也肯定会喜欢,不仅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歌唱,也很能调动课堂气氛,好的课堂不是折磨和消耗学生,而是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三、陶乐老师的分享给予我的启发
今年是我教授高年级的第一年,也是我最迷茫的一年,由于教授班级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尽管我知道柯达伊一定是可行的,但我无从下手。但是陶乐老师的分享,正如“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她总能从重重困难中闯出一条条道来。有时候会抱怨现实,但困难就摆在面前。但是从陶乐老师身上,我看到她日复一日刻苦的练习、看到她对教材里每一首歌曲的分析,例如《我的祖国》、《猎人合唱》等比较难的合唱曲,她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什么是不行的,大不了就先简化,只要花心思想方法,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对于欣赏课的教学,她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欣赏课一样要唱,并且明确欣赏课需要听主题、借助律动、和弦唱主题、听结构等等,这些分享,在我收获满满之余也自愧不如。在今年的赛课中,我有一个环节的设想是学生唱低声部,我弹低声部,口唱高声部,但到最后一刻我退缩了,因为很害怕自己会唱不准,现在想来,付出了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收获,陶乐老师是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才会有十足的自信、有底气去展示各个环节。我顿悟,为何自己不敢,正是少了这一份底气。因此,教师的专业一定要不断进步,任何时刻,都不能懈怠。
四、近期努力方向和做法
本次培训收获自然不言而喻,但我们不能培训完一顿激动后就算了,以下是我近期的努力目标:一是认真梳理和分析本次培训的收获,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上;二是认真分析教材的每一首歌曲,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给每节课精心设计具体的有效的思路,在讲解基础的同时融入合唱教学;三是开始设计唱游活动,融入进课堂;四是不断充实、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
感谢北京柯达伊协会梁老师、崔老师以及所有引路人的带领,词不达意,我们任重而道远!
温裕美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同德小学
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再一次踏上学习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路程,心中百感交集。去年我还在感叹究竟是何魔力让我如此着迷?今年我的心态已然不同,为期四天的培训,让我对柯达伊教学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内容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悟。这段时间的学习紧张而充实,不仅拓宽了我对柯达伊教学的理解,也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让我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此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理论解析、课例分析、实践操作、方向指引等几个方面,十分丰富,相当精彩!吸引了全国各地333名志同道合的人汇聚在一起,其中有大学生、有大学老师、中小学教师、基地校和非基地校不同的人,可谓人才济济,身处其中的自己,倍加珍惜这样难得的培训机会。在这四天里,我学习了专题讲座5节,工作坊12节,录像课2节,还有其他的很多优秀领航员们的经验分享。梁老师的讲座一如既往的生动有趣,尤其是教学《龙格里龙》时候的京韵让我影响深刻,身体跟随着老师一起律动,指尖带着韵律,仿佛自己就是京剧大师一般。梁老师一直强调:用有限的课时,教有限的规律,去解决学习无限作品时遇到的问题。
这次培训让我惊喜的是柯达伊学会为大家带来了大量的课例研讨,说实话对于一线教师的我来说,最实在的就是学习如何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或者说在我的音乐课堂中如何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不单是说融入本土文化中,更是如何融入自己的音乐课堂中?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教育局张红梅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柯学育人、准确歌唱”柯达伊教学改革实践之获》和广州的孙婷婷老师带来的《柯达伊实验教材实践课例分享及建立“双规”课堂的策略实施》都让我印象深刻。张老师带来了一节赛课的分析。在她详细的课例分析中,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也看到了团队协作的厉害,更看到了柯达伊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张老师详细的分析了一节好课从教学设计开始,再到上课流程,围绕这柯达伊教学法去构建一节赛课,并且用李珊珊老师的课例片段,一点点的向在场的所有人展示和分析,真的非常受用。在孙婷婷老师的介绍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乐课堂中的“双规”。尤其是“小老师”课前三分钟的带领练习这个做法更是妙,在老师没有到达课堂这个空挡,如何让学生提前进入音乐学习氛围中,培养“小老师”这样的做法真的非常有效,同时,让学生从下课松懈的状态快速的转变成为准备上课的学习状态,一举多得!真的佩服孙老师的智慧。每一节课从问好歌开始,再见歌结束,有始有终!而音乐就是在这样一节又一节的开始又结束又开始的过程中反复锤炼,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能力。孙老师的“双规”教学在音乐课堂中建立规矩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同时巧用信息技术,把日常教学中需要的内容提前录制好,各班分享,暨省事又省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又进一步增强了规则意识。这样的音乐课不单只是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更是一种德育渗透教育,音乐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更有教化人的功能。
最后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是中山市陶乐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柯达伊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陶乐老师首先分享了个人十年的学习心得,告诫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一定要去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去,然后不断地实践与运用。这样逼一下自己,也一样可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陶老师这番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我们常说: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积累。现在很多老师普遍存在范唱音不准,不稳的现在,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技术不够硬。那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唯有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然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紧接着,陶乐老师分别从歌唱课教学和欣赏课教学两个方面阐述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每个环节中,都用自己亲身示范或是教学的片段来让大家懂得每个步骤,她的设计匠心独具,又是那么的接地气,真的非常实用。其中,她提到目前中山在赛课上大量使用的方块谱。她建议大家一定是要巧用和善用,不要一味地套用。方块谱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最终能够去谱化,通过从少量音级开始,逐步去学唱,通过方块谱也能更加快速的掌握两个声部的谱例学习。在陶乐老师的讲座中,我收获颇多,而这些都需要我接下来慢慢吸收,一步步去实践才能真正获得。
四天的培训时间太短,短的意犹未尽;也不仅感慨,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四天的学习,让我了解到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论初心,弄懂了实操的流程,更加清晰了我前行的方向,可以说是收获满满。而我也将以此作为起点,一点一点去内化,一步一步去实践,最后不断提高自己,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