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概况 > 信息公告 > 最新动态
2025年冬季培训参训学员学习总结集锦9
时间:2025-04-07来源: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


研讨会

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1月20~2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举办的“2025年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获得了圆满成功,参训学员收获满满。培训后,学员们陆续发来学习总结。专业委员会择优分期予以刊登,本期为第9期。




易铭

——广东省中山市民众街道三民学校




222易铭.jpg


以歌载道,以声塑魂

作为扎根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有幸参与这场横跨欧亚智慧的柯达伊教学盛会。四天的学习既是对教育初心的叩问,也是对教学方法的重构。从匈牙利专家的纯正体系传承,到中国教师的创新本土化实践,柯达伊教学法的生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愈发璀璨。现将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一、回归本质:让“准确歌唱”扎根课堂 

匈牙利教育家Lánczky Edit兰迪老师的合唱讲座如同一场听觉洗礼。她富有感染力的指挥,仅凭人声便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热身与声音塑造》,用《合唱实践》印证“歌唱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载体”。梁洪来老师则通过《龙里格龙》的案例分析,颠覆了我对“转调模进”的刻板认知:音乐概念教学应像拼图游戏——先感知整体画面,再拼接理论碎片。《借助肢体参与,感知记忆与表现音乐》在转调练习中,他引导我们用身体律动感知音程关系,当全体教师以三声部完成D调至F调的瞬间,我触摸到了柯达伊“听觉先于视觉”的真谛。 

反思:过去教学中常依赖钢琴矫正音准,却忽视了学生内在音高记忆的培养。新学期计划增设“无伴奏人声阶梯训练”,从单音模唱到短句接龙,逐步夯实“准确歌唱”根基。 

二、多声部教学:从“分层”到“融创”的突破 

蒋丽媛副校长的《多声部之融创(唱游)教学》与崔健、余卓敏老师的《低年级多声部能力培养》形成奇妙呼应。手势音阶与童谣歌唱编织出立体的和声,让我惊叹:多声部不是技巧叠加,而是音乐思维的共生。在实践环节,我们以《乃喲乃》为例,通过“旋律线描绘—骨干音提取—固定音型设计”三步法,将经典作品转化为适合四年级的二声部合唱教案。 

教学启示: 

低年级可从“声音色彩分层”切入(如人声模仿风声、雨声、鸟鸣);

中高年级尝试“旋律碎片重组”,利用柯尔文手势构建和声逻辑。  

三、本土化实践:当柯达伊遇见中华文化 

陈美燕老师的广府童谣课例《喊包喊寿桃》堪称文化传承的典范。她将柯达伊节奏读谱法与粤语声调结合,学生通过“拍音节—画旋律线—创编衬词”三步,自然习得“鱼咬尾”创作手法。而梁燕妮老师展示的童谣《老鹰抓小鸡》课例,更以方言音韵为基石,用“身体打击乐图谱”实现节奏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这些案例共同印证:柯达伊体系不是移植的盆景,而是扎根乡土的音乐种子。 

行动计划: 

收集本地方言童谣,建立“民歌基因库”;

开发“古诗吟唱工作坊”,用首调唱名法重构《月下轻舟泛渔歌》等作品。  

四、接续式教学:构建螺旋上升的能力链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鈡璟老师的《春游》课例与孙婷婷老师的“双规课堂”策略(规定教材+自选拓展),揭示了柯达伊体系的系统性奥秘。鈡老师通过“旋律动机提炼—调式分析—歌词韵律比对”,教会我们如何像解谜一样拆解作品;广东孙婷婷老师则用《音乐能力的综合培养》——柯达伊音乐教学理念的课堂实践《其多列》案例展示了“听—唱—写—创”四阶能力链的闭环设计。 

课堂重构方向: 

1. 素材选择:低年段以五声音阶童谣为主,中年段融入七声民歌,高年段渗透调式对比;  

2. 评价革新:采用“音乐能力护照”,记录学生从单声部模唱到多声部协作的成长轨迹。  

五、专家智慧:跨界碰撞中的教育哲思 

梁洪来老师的一句话引发全场深思:“柯达伊培养的不是音乐技师,而是有音乐教养的人。”这让我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用歌声滋养心灵,用和声培育共情。在蒋丽媛校长的“唱游课堂”上,学生们随着多声部律动绽开笑容时,我真正理解了“音乐属于所有人”的深意。 

未来教学践行方向

1. 基础工程:每日5分钟“纯净人声训练”,强化音准与听觉记忆;  

2. 文化深耕:开展“非遗小传人”项目,用柯达伊教法活化地方音乐遗产;  

3. 跨域共创:与语文、美术学科联动,设计“诗乐画卷”主题课程;  

4. 教师成长:组建校内柯达伊研习社,定期开展“无谱合唱快闪”活动。  

四天的学习,是技艺的精进,更是教育观的涅槃。当匈牙利民谣《火车开啦》与中国哈尼族民歌《其多列》异曲同节奏歌曲构唱在闭幕式上交织回响时,我仿佛看见无数孩子手执柯达伊的火种,在音乐星空中点亮属于自己的光。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跨越语言的和声里——以歌载道,以声塑魂。




黄智敏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曹三小学



279 黄智敏.jpg

学习“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的惊喜

学习“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世界的新大门,带给我许多惊喜:

惊喜一:通过预备级测试提高了我的合唱训练能力

2023年12月23日,我参加了北京音协柯达伊协会第十五次教师“预备级”测评活动并一次通过,在练习“预备级测试内容”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音准、节奏、分句等控制能力和对音乐美感的认识都有所提高,还增强了自身的多声部感受、控制和表现能力。随后,我带领学校合唱队在2024年7月中山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合唱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这一次合唱比赛,组队、选曲、排练、指挥工作都由我统筹完成,相比以前的合唱排练,我对学生的音准、音色与声部平衡听得更准、抓得更细,我能及时关注到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并纠正,我会分析每个乐句的情感表现与声部平衡,这些便是我在练习“预备级测试内容”中形成的能力。

惊喜二:加入实验课程组让我找到音乐教育的幸福感

虽然对柯达伊教学法早有接触,但真正运用到课堂实践并不多。2022年9月,我第一次加入崔健老师的《和音乐小鸟一齐学歌唱》一年级实验课程组,那时候的我教学思路还不太清晰,经常会想不通,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这样做?为什么这个教学内容突然又出现在这个课时?那一年的实验课程,虽学生音乐能力有所提升,但我本人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024年9月,我第二次加入实验组,回看自己的教案和录像,我与学生都在不断进步中。从最开始在教案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教学流程,到只需要记录教学要点,再到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把教学过程和教学要点内化于心。崔老师的《和音乐小鸟一齐学歌唱》教材既有科学性、更有接续性,它不是单课时的横向连接,而是一个学龄段的宏观纵向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学生的音乐能力。在一个简单的《问好歌》中,我见证了学生的音从“不准”到“准”的过程,一个学期下来,一年级的孩子们能在熟悉的歌曲中进行个人二声部,“润物细无声”,我享受着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带给我的教育幸福感。

惊喜三:传承、普及与文化担当——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对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2025年1月20日至23日,四天的“2025年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让我对柯达伊教学体系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宏观认知。

1947 年,柯达伊在一篇重要文章《百年计划》中表明: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匈牙利音乐文化。途径是:经过学校教育,使学生获得一般的音乐读写能力。促使匈牙利音乐教育同时向两个方面发展:培养音乐家和培养听众。提高匈牙利公众的音乐趣味不断地向着更好和更具有民族性的方面发展。使世界音乐的经典作品成为公共财产,把它传播给各阶层的人民,所有这一切将产生匈牙利音乐文化,它将在我们的未来放射异彩。”

崔健老师说:“我们不是单纯地在学习柯达伊教学法,我们是要通过学习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教育理念,来加强我们的音乐教育,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我们的音乐教育目标应着眼于传承与弘扬中华音乐文化,让孩子们从小浸润在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中,这是培养他们文化根基与民族归属感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获得音乐读写能力,在小学阶段极为关键。音乐读写能力不只是识谱唱歌,更是对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的感知理解与表达。我们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像节奏游戏、合唱训练等,逐步提升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为他们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

培养音乐家与培养听众这两个方向对中国音乐教育同样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有音乐天赋与浓厚兴趣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专业引导与资源支持,搭建成长平台,助力他们走向专业音乐道路。但更广泛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有欣赏力与审美水平的音乐听众。一个热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的群体,是中国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实土壤。

柯达伊关于提升全民族艺术文化修养的理念,使我深切认识到音乐教育绝非仅仅局限于学校范畴,更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使命。这也让我想起中山市教研室音乐教研员邓惠珍老师曾经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一个人能够带动一群人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将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作为学校的音乐科组长及中山市名教师工作室的一员,我将以传播音乐文化为己任,不仅要扎根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更要借助名教师工作室的平台及各种学习机会,与其他镇区优秀音乐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共同研讨创新教学方法,带动身边的音乐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为全民族艺术文化修养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李杏琳

——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卓山中学



303李杏琳.jpg


今年寒假,我满怀欣喜与期待,第三次踏入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精心筹备的 “2025 年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与前两次参会时的青涩模样不同,上一次参加培训我还是一名怀揣音乐教育梦想的大学生,如今是以初中音乐教师的身份来参加培训。身份的转变,就像为我开启了一扇全新的音乐教育之窗,让我在这次培训中收获了截然不同的感悟,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主要理念是让音乐属于所有人,让学生能够将学习音乐视为一种享受,而非煎熬,将对音乐的热爱融入他们的生命中。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柯达伊教学法强调音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这让我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音乐教育、享受音乐乐趣的资格。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探索、成长。本次培训中,在兰迪老师的课堂上,我常常被她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沉浸其中。她所讲授的《合唱实践》课程,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不断为我打开一扇扇领略和声独特魅力的大门。

柯达伊教学法主要以唱歌的方式进行教学,将音乐知识以及听、唱、写、创的能力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训中,我聆听了孙婷婷老师、钟璟老师、余卓敏老师、蒋丽媛老师以及陶乐老师的精彩课例分享,他们讲座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让我眼前一亮又一亮。歌唱,作为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音乐表达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音准、节奏等基本的音乐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柯达伊教学法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然、亲切。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节奏练习,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再觉得节奏练习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热情和积极性。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柯达伊教学法的每一种方法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柯达伊教学法还强调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将本民族的优秀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就像实验小学的王文儒校长所说,我们需要将柯达伊教学法“本土化”。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逐渐将柯达伊教学法本土化,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柯达伊认为,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孩子喜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 “儿童的自然发展法” 的重要性。柯达伊提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需求是不同的。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更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陶乐老师的课例分享,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寻找适合他们的音乐教育。

此次跟随学会学习柯达伊教学法,我收获满满。它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的柯达伊教学法,还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多地将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音乐课堂。我相信,在柯达伊教学法的指引下,我的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们也将在音乐的世界里茁壮成长。同时,我也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学习和研究柯达伊教学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