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概况 > 信息公告 > 最新动态
2025年冬季培训参训学员学习总结集锦11
时间:2025-05-17来源:北京音协柯达伊音乐教育


研讨会

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1月20~2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举办的“2025年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获得了圆满成功,参训学员收获满满。培训后,学员们陆续发来学习总结。专专业委员会择优分期予以刊登,本期为第11期。



张维红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小沥小学



272张维红.jpg


2025年冬季的柯达伊培训地点选择了中山,对我们中山的老师们来说是一大幸事。虽然只有短短的4天,但收获满满。不论是兰迪老师的合唱训练还是崔老师、梁老师的讲座都精彩纷呈,感概时间过得太快了。张红梅、蒋丽媛、陶乐、余卓敏、孙婷婷等老师的分享非常接地气,他们非常无私地分享了在学习柯达伊教育体系时的一些做法和宝贵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合唱是音乐课堂中比较难上的内容,这次的学习很多老师都讲到了这个内容。余卓敏老师介绍了培养低年级孩子多声部能力的一些方法,歌曲加上稳定拍;歌曲加上节奏;歌曲加上稳定拍加上节奏;歌曲加上稳定拍加上固定节奏型;歌曲加上动作二声部卡农;个人二声部卡农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培养孩子们个人多声部的协调能力,也能培养他们多声部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兰迪老师在合唱训练中用四首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了合唱,效果非常好,令我惊叹不已。不同的作品为什么可以进行合唱,而且和声效果那么好呢?原来这四首音乐作品有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是4拍子,而且都是8个小节的乐曲;其次他们都是由drmsl几个音组成的五声调式;最后他们的尾音都结束在l上。在这几个条件的基础上,他们的和声效果非常和谐,虽然是不同的歌曲,但在一起合唱一点违和感都没有。蒋丽媛老师的分享中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异曲同唱。不同的歌曲只要找到相同因素也能形成非常美妙的和声。而梁洪来老师在《龙里格龙》的分享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转调模进。这种创作手法运用在很多音乐作品中,而且多用主属关系进行转调。原来作曲家用了这样的创作方法,将相同的旋律在不同的调上进行演唱,不仅让音乐情绪得到了升华,乐曲也不会因为旋律不断重复而显得单调乏味。这些合唱知识和方法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豁然开朗,对合唱的学习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陶乐在她的分享中提到歌唱课的原则:生歌变熟歌,熟歌练本领。这句话我非常熟悉,经常听梁老师和各位同行说。但陶乐老师的概括和讲解让我更贴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过程。生歌变熟歌,首先要有准备阶段,即旋律感知。可以探索、体验各种音乐要素,并做出相应反应;可以直接感知旋律行进方向;可以感知音乐结构;可以感知歌曲风格特征等等。这些完成以后再进行准确歌唱,即引导学生歌唱时的音高、音色、节奏、力度、风格、表情等等。当生歌变成熟歌以后,就以这些歌曲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素材,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及音乐审美感知、音乐核心素养等等能力。

她强调在生歌变熟歌的过程中,一定要高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音乐律动、画旋律线、和声、卡农、节奏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和方法。她介绍学习摇篮曲这首歌曲时,将歌曲的节奏进行改编,变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说唱节奏,加上摇篮曲二声部的音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当学生掌握好音准后再变成歌曲节奏,很快生歌就变成了熟歌。这确实是比较好的方法,任何学习都要以学生为本, 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主动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这次的培训,每一位老师都倾囊相授,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每一次培训后都感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崔老师、梁老师和各位前辈老师的带领下,我将继续虚心学习,努力前进。期待2025年夏季的培训能再次向优秀的前辈和同行们学习。



梁泳敏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沙栏小学







301梁泳敏.jpg





有效教学:准确•科学•发展

2025年1月20日—23日迎来四天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四天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主讲教师有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梁洪来、李斯特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兰迪、匈牙利罗兰大学博士研究生崔健等。笔者有幸参加过2024年冬季珠海培训,总体来说这次培训与珠海那次相比,今年中山的培训更能体现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发展性三个方面。

一、柯达伊教学体系:对教材教法的准确把握

柯达伊教学体系讲究教学的有效、接续和扣瓦;强调每一节课都是预备课,课与课之间要有承接和关联。在培训中,中山市实验小学梁妮莎老师带来《接续性教学中小学低年段歌唱素材的运用》教学展示。梁老师带领她的团队,向我们展示了低年段“一课多歌”的单元教学。例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广东经典俗语》《同唱一首歌》《新年好》,新授《老鹰捉小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歌曲《老鹰捉小鸡》,新授歌曲《大家来劳动》。从上述可以获悉,每个课时的教学遵循“复习+新授”原则,以规律性的音乐游戏为主,同时每节课由多首歌曲组成,体现了新课标的育人要求。梁老师的团队还把一年级的一个学期的教学总目标通过节奏能力、音高能力、结构能力三个方面叙写、并对每个单元的教材素材进行补充。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教育局张红梅老师同样给我们展示了低年段课前3分钟练习,课前3分钟练习由学生为主导,带领全体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节奏、歌曲等。基于上述,无论是梁老师的一课多歌还是张老师提倡的课前练习3分钟,都体现了柯达伊先生所说的“音乐属于所有人”。

教育部2022年4月颁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是“唱游•音乐”,通过参与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这几天的培训中可以看出,柯达伊教学体系紧紧围绕课标践行,形成“中国式本土化音乐教育理念”,充分说明教师在挑选教学素材或教学方法时,除了以学生的“能力起点”为基础外,还要紧扣课标,精准选择。

二、柯达伊教学体系:对课堂教学的科学践行

梁洪来老师带来的课例《龙里格龙》,体现了柯达伊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践行。梁老师从歌曲聆听开始,每次聆听都安排一个任务,例如数拍点、读写节奏、记写唱名等。第一环节并不是枯燥地反复聆听,而是每次听都带着任务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同时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促进音乐能力的自主建构。当学生经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后,梁老师在第二环节安排了表演唱,即老师一边带唱一边做京剧的动作。当学生能够演唱和做动作时,梁老师播放京剧名片,了解“行弦”使用的场景。第三环节是通过改变节奏、调高,找出变化并模仿老师演唱。第四环节回归听音乐看总谱。随后的几个环节中,梁老师引导学生在平行四度(转调模进)中学唱二声部。从梁洪来老师的课例中可以总结出:1.新授歌曲的学习可以先从节奏、乐句、唱名开始;2.学唱歌曲的方式是多种,如用旋律音高唱节奏、用手势带唱唱名、用身体律动感受歌曲稳定拍感或节奏组成;3.运用接龙唱、小组唱了解学生学唱情况;4.转调模进(四度、五度)是学唱二声部最好的方法之一。

除了这些外,梁洪来老师、兰迪老师还有古镇曹三小学蒋丽媛校长在他们的讲座中也提及到“异曲同唱”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异曲同唱是指,两首歌同时一起唱,形成二声部。例如,蒋校长给我们展示了《咖啡卡农》《音乐长存》两首歌曲的异曲同唱,兰迪老师展示的异曲同唱是中国民歌和匈牙利民歌,由于两国的民歌都基于五声音阶编创,所以能做到异曲同唱。无独有偶,笔者在2024年的暑假期间曾对香港英利音乐有限公司出版的《新小学音乐》教材进行研究,发现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也有“异曲同唱”。但港版教材做了一些调整,首先安排了李白《静夜思》和叶圣陶《小小的船》两段歌曲,进行“同读语言节奏”,当学生有了一定概念后,再安排英国民歌《踢皮球》和美国民歌《去沙滩》进行异曲同唱。笔者认为,音乐教学一定要做到科学性,就像梁老师的课例一样,先从简单开始,再逐步加深,当学生有一定的音乐能力时,不妨试试这种转调模进或是异曲同唱的方法。

三、柯达伊教学体系:遵循音乐学习的发展性原则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元祥教授编写了《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育的教学变革》一书,其中提到,深度教学不是对象化教学,不是把知识仅仅作为对象和结果来学习,而是追求学科知识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性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规定性。当今教育界,许多教师、专家顶着“大单元”、“大概念”、“深度学习”等进行教学设计。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以思辨的思维思考这些所谓的“流行教育”是否适合我们的孩子。音乐教学不只是把音乐符号或静态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把知识“活起来”或“活用”。柯达伊教学理论恰恰与郭教授提出“深度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很多时候,音乐教师认为学生集体唱会一首歌就行了,这样的学习会使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往往停留在惯性歌唱、随波逐流,是一种低阶思维的活动,而想学生在较高层次的理解、应用、分析、迁移,是基于理性的音乐判断和音乐知识活用之上,具有思辨、创造、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活动。音乐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发展之间存在意义性的关联,是追寻音乐教学对学生作为人的功能和价值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冲出“假性教学”,知道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为学生的发展性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知识的发展价值和育人价值。

从这四天的学习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柯达伊理论体系的伟大,学习之路漫漫,唯有不断求学才是身为人师的最好见证。



曾德玉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景山实验学校





318曾德玉.jpg




引言

期待已久的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培训已圆满结束。非常开心能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来系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此次培训由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精心组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而柯达伊教学法正是我心目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教学体系。柯达伊曾说:“好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在于要有优秀的师资。”这句箴言让我深刻领悟到,音乐教育工作者唯有持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教育的传递。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回顾总结此次培训学习的收获与思考。

一、对柯达伊理念的深入理解

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这一理念强调了音乐的普及性和平等性,认为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少数人,而应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我特别关注“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这一观点。柯达伊认为,人声是自由且易于接近的,因此歌唱应成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关于是否使用钢琴辅助教学,通过崔健老师和兰迪老师的讨论,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平衡人声与乐器的使用。在我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我认为在初学阶段应以人声为主,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感与节奏感;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可以适当多引入钢琴等乐器,以丰富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歌唱技巧,钢琴可以作为辅助工具。然而,钢琴的使用不应取代人声的主导地位,而应作为补充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和声。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人声始终是教学的核心。这种调整不仅符合柯达伊的理念,也会让课堂更加灵活多样。

二、更新对柯达伊教学体系的认知

此次培训让我对如何让课堂变得有序且有规有了新的认识。孙婷婷老师的分享会让我明白,建立“双规”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例如,课前三分钟可以由学生自主组织复习节奏、科尔文手势和歌曲,教师则通过清晰的指令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动静结合,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崔健老师的教学方法提醒我,课堂教学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代表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因此,教学应从全体转向小组,再转向个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我意识到,教师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接续性教学是此次培训中学到的一种新方法。虽然起初感到陌生,但通过四天的学习,我逐渐感受到它的神奇之处。兰迪老师每天教授不同的内容,最后一天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成为一首多声部合唱作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接续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层次与结构。

三、柯达伊学者们的“传承”与创新

此次培训让我对“传承”一词有了新的理解。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柯达伊教学法的魅力在于,它既保留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又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这次学习分享会上的每位柯达伊学者中,既体现了培训者的影子,又展现了自己的创新之处。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让我深刻体会到“授人以渔”的真谛。最让我感动的是梁老师描绘的场景:未来不同地区的学生相遇时,能通过一首共同的“问好歌”瞬间拉近距离,那种幸福感是无法言喻的。这让我明白,音乐教育的传承不仅是方法的延续,更是对音乐联结人心力量的信仰。我也更加坚定了成为柯达伊教学法传承者的决心。我希望在新学期里,能将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与方法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传承与创新的交汇点上开启新的学习旅程。

四、个人反思与未来展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既要要掌握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柯达伊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可能偏注重知识与歌唱的教授,而只有少量游戏、律动、唱游活动环节,学生被禁锢在课堂上,课堂氛围也较沉闷枯燥。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次培训中,我还大量吸收了许多教师唱游、律动、游戏活动的教学实战经验与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里,将此次培训收获到的好用、适用、实用经验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注重起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与成就感。未来,我计划将接续性教学和“双规”课堂的理念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同时也会积极探索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结语

感谢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此次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柯达伊教学法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知,还在此次培训学习中找到了新的教学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2025 年新年贺词说:“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一定会在更多课堂中生根发芽,让更多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柯达伊教学法的传承者之一,为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