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可能不下十次了,没有哪一次学习像这次这样感动得数度流泪,也没有哪一次学习像这次这样如此地想表达感激!
想说的太多,被激发的思绪太多,文章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如此反复多次,终于活生生地错过了梁老师规定的交作业的时间,已经迟交了,我索性也就不着急了。
当然,写学习总结并不是为了完成作业,就像我在培训期间多次与同伴感慨的那样,我越来越感觉到我现在所做的事情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一样,我总是禁不住回忆起自己的“柯达伊”学习之路,也非常想对此做一个梳理,以此来激励自己的继续前行,所以,这个小结也并不单是本次培训活动的总结。
初识“柯达伊”
记得那是10多年前,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在教学法课上听到老师讲到柯达伊教学法,当时,老师讲得非常简单也很随意,但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记住了两个关键句,一是“以歌唱教学为核心”,二是“适用于乡村音乐教育”。
“以歌唱教学为核心”就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学习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真是再美好不过了。
我从小生长在小山村,对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和启蒙小学有着非常强烈的眷恋,9岁离开时,我就有了要回报乡村教育的情结和期许。
我隐隐约约觉得这种教学法应该是最好且最可行的音乐教学法,它可以帮助我实现梦想。
于是,就因为这两句话,从此,我的心里播下了要学习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种子,如此深刻,如此坚定,如此清晰,就像命定了一样。
寻找“柯达伊”
在我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中,想要学习柯达伊教学法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找到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身边更没有可以指引的老师。
直到2009年,家庭中的网络已经普及,我终于在网上找到了一则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培训的通知,也是在北京,当时,我欣喜万分,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然而,这次培训让我非常失望。虽然我是小白,对柯达伊教学法一无所知,但是,当我看到培训的老师为了柯尔文的手势到底应该摆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而发生争执时,当我看到所谓的专家做声势动作毫无逻辑直接把自己转晕时,当我在培训中几乎没有听到对柯达伊的介绍时,我的直觉告诉我,这肯定不是真正的“柯达伊”。
于是,继续网搜,这一搜又是几年过去了。
没记错的话,应该在2013年初,我在网上查到了北京音协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一则论文征集通知,由此联系上了梁洪来老师,并申请加入了协会,成为了“音乐教师之家”QQ1群的成员,获得了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专业的途径。
走近“柯达伊”
因为自己处于门外汉状态,没有进行实践,也不知道如何开展专业的学习,所以,我很少在群里发言,但是,我一直紧密关注着群内的学习动态,并在2015年8月第一时间得知了匈牙利老师即将来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招生授课的通知。
巧的是,正是在同一时间,我们全家跟随去北师大做高访的先生一同来到了北京,于是,无比幸运的,11岁的女儿陆陆成为了第一批由匈牙利老师亲授的学生,我也得以有机会亲临现场旁听。
因为还要照顾当时还不到一岁的小女儿,所以,我这个旁听生坚持得不太好,各种活动的参与度也不是很强,但是与匈牙利老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感慨到柯达伊教学法的魅力,陆陆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所获得的快乐成长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的柯达伊教学法的神奇。
如果说大学时的初闻和后面的寻求是停留在感性层面的话,那当匈牙利的老师带着柯达伊教学法如此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时,我感觉到自己得到了某种力量的眷顾,我的脚已然迈入了柯达伊学习之门。
爱上“柯达伊”
第一次在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见到爱思特老师,她的笑容和眼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她的笑容如此灿烂舒展,似乎可以融化全世界的冰冷,她的眼神如此清澈明亮,让人心生愉悦,舒心不已。
她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自信自在,怡然自得的生命状态,让人禁不住想跟她亲近,跟她歌唱,跟她舞蹈。
她的教态非常亲切自然,与孩子说话轻言细语,又充满激情和活力,孩子们在她的带领下开开心心地歌唱、玩音乐。
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完全没有负担,却又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音乐能力,每一节音乐课的结束都让孩子们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就像柯达伊说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结束时使儿童感到增长了力量(而不仅令是不厌倦的感觉),而且盼望着下一次的上课。今天这样的教师像蓝宝石一样稀少,......”(摘自杨立梅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第38页)
听爱思特老师上课,不仅孩子们感到增长了力量,作为家长作为旁听生,我们也经常听得热血沸腾,我总是禁不住在心里感慨,为什么我们没有遇到这么好的老师?要是我们小时候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该多好啊!
既然我们已经错过,那就不要让我们的孩子留下遗憾了。我们去就努力做一个这样的老师,让更多的孩子们受益吧!
我从爱思特老师身上受到启发和激励,同时,也对照出了自己的差距。从这种差距中我一点一点地去反观自己的言行,以及眼神和笑容,同时,也经常畅想着,如果我成为了一名柯达伊音乐教师......
跟随“柯达伊”
2016年8月,先生结束了一年的访学,我们全家离开北京回到了长沙。
9月,带着这一年来所有的感动和所学所思,也带着我离儿时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近的激情,我决定成立一家专门实践和推广柯达伊教学法的音乐工作室,我把它命名为“柯伊娃音乐教室”,并在家人开办的一家国学馆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利用周末的时候把亲朋好友的孩子招集在一起给她们上课。
我知道,这样的实践是不成熟的,然而,只要开始了,就会走在越来越成熟的路上。
我很感恩,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杨立梅老师、梁洪来老师、崔健老师以及卢鑫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老师们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无论多么肤浅无知的问题,无论是他们有多么忙碌,他们都会给予真诚而准确地解答,让我感觉非常温暖。
因为有这样强有力的支持,我才得以在偶尔感觉到的阶段性的迷茫中坚持了下来。
非常欣喜的是,音乐教室成立两年以来,孩子们在我有限的引导下,也呈现出了对音乐非常强烈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歌唱成为了日常,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今年6月,当杨立梅、梁洪来和崔健三位老师来长沙北雅中学成立湖南第一个基地校时,我非常幸运地邀请到三位老师来我的音乐教室听课、指导,并成功申请成为了实践和研究基地。
我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对老师们的感激,就借用梁洪来老师的话来表个决心吧:“好好干活吧!”
是的,好好干活,好好学习,好好实践,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良师的指引,也需要同伴的扶持,我很幸运,遇良师,结同仁,剩下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扎根“柯达伊”
今年的夏季柯达伊教学法培训活动,我们的学习团队第一次以基地的身份集体参加,和几位参加“柯伊娃音乐教师成长营”的朋友一起,再加三个旁听的娃,共13人。
整整七天的时间,几乎每一天的学习都会触动我的泪点,可能也因为自己在实践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悟,这样的泪点不是一时情生,而是一种极为真切的感动感激,没有办法将个中缘由一一细说,先简单地分享几点感受吧。
感受一:走向源头的引领
听梁洪来老师上课,他总是会说到他的老师杨立梅老师,他也总是会说到他的老师的老师在匈牙利。
他总是会向大家强调,他学习的源头在哪里,他总是会鼓励更多的学习者向更好的老师靠近,作为跟随者,这是我们的幸运。
在这样一个一直在向前走一直从源头处获得知识财富的团队里学习,我们既不会成为井底之蛙,也不会浅尝则止。
这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有安全感的学习家园。
感受二:倾囊相助,毫无保留
这个培训非常有意思,从杨立梅老师的课开始,每个老师都在抢时间。
记得第二天上午杨立梅老师的课快要结束了,可杨老师不是觉得终于结束了,可以轻松了,她反而焦急地说:“我还有很多内容还没有开始讲呢。”
于是,午餐过后,她又接着讲了一个小时,虽然还是没有讲完,但已经超出了之前的计划。
大家不知道,其实前一晚杨老师的睡眠非常不好,凌晨两点醒来就没有再入睡,她又很早被梁老师接来会场,所以,当我们看到杨老师精气神足地讲课时,完全想象不到她其实已经很疲倦,只因沉浸在分享的快乐中,忘了头痛。
赵翠芹老师也缺时间,在她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积累了一百多个音乐游戏,而与我们分享的仅仅是极少数几个,她也只得感慨:“因为时间关系......”
当然,崔健老师的时间就更不够了,据说她这次的课程安排已经是努力争取过了的,她在匈牙利学习一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想着要多分享,即便刚刚阑尾炎手术结束不久,她仍然会说:“我不觉辛苦,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最可怜的是梁洪来老师,不能跟杨老师抢,不能跟赵老师抢,当然也不能跟崔老师抢,整个培训期间,留给他的时间已是少之又少了,所以,会有很多老师有些小失落:梁老师讲得太少了!
是啊,参加过那么多培训活动,这种老师们抢着时间要多上课多分享的情况还真没见过,老师们都在倾囊相助,七天的培训时间也还远远不够。
感受三:课程安排细致、全面、系统
在这七天的学习中,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的部分又有实践的内容,既有教学策略讲解又有现场教学示范,既有超实用的游戏教学,又有极为专业的合唱排练,全面而系统。
在培训的授课老师中,既有大学教授,又有小学一线音乐教师;既有国内专家,又有国际专家;既有女神,又有男神。
尤其令人紧张又兴奋的是,每晚还布置了大量的练习作业,很多老师想趁晚上的时间逛逛京城什么的,也不得不让位给作业。
不得不说,这样的课程安排是非常细致、用心且高效的。
杨立梅老师是中国柯达伊音乐教育的领军人,备受大家尊敬的学习导师,由她教授的“柯达伊教学法基本教育思想、理念及内容”是用来扎根和导向的学习内容,是极为重要的。
柯达伊教学法所有具体的实操方法均源自于柯达伊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思想,没有这个“根”,就开不了花结不了果。
在教学法的学习中,奔着“花”去,只想"摘果"是我们惯常的思维,但事实上,“根”上的营养才是我们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的力量所在。
所以,我是竖着耳朵听杨老师讲课的,虽然是听了很多遍的内容,也会有很多新的触动和受益。
甚至,我觉得只要杨立梅老师出现在现场,就是对所有学习者的精神鼓舞,她就是一个体现着柯达伊精神的柯达伊研究者,令人敬佩令人爱戴。
梁洪来老师的教学自然是精彩,能够把这堂课复制下来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的开端。
而我对梁老师更敬佩的是,作为一个高平台上高级别的教研员,他可以随时面对陌生的孩子授课,把孩子们激发得个个充满活力,又如此享受音乐,从教学本身来说这已是难得,而作为音乐教研员来说,也是不多见了,目前我还只见他一个。
崔健老师与我同龄,但我心甘情愿视她为我的女神,毫无疑问的,发自内心的,没有一丝吹捧和浮夸,在我眼里,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所谓神一样的存在,就是她做了很多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自然她也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和艰难。
我曾多次想随她一起去匈牙利学习,也不知道咨询了她多少次相关的问题,最后,我放弃了,虽然也有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但是,让我放弃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我肯定吃不了这个苦。
然而,她从不诉苦,她告诉我们“柯达伊音乐课”要“充满爱与歌声”,要让“学生总是可以体会到“成就感”时,我觉得她之所以不言苦,也必然是这种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在支撑着她,当然也会有沉重而甜蜜的使命感在推动着她。
她建议大家在音乐课上要“用歌声占领阵地,能唱的绝不说,”真是非常深刻的霸气,也一语中的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我牢牢地记住这句话,以此来调整我的音乐课堂。
当然,说她是女神,她的“神”还远不止这些,但今天暂时只能分享到这里(我还是着急交作业的事)。
我是几年前进入QQ群后知道赵翠芹老师的,我经常会看到她分享的读杨立梅老师的《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和匈牙利音乐教育》这本书的学习笔记,其认真细致的态度让人汗颜。
她能够在一个有八九十人一班的农村小学将柯达伊教学法运用得这么成功,是有原因的。
她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她对实施柯达伊教学法执著的信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培训中我们看到赵老师分享的一个个“干货”,这些都是长期用心耕耘课堂的成果,我们看来简单学来轻松,在实践的过程中,是非常不易的。
除此之外,作为协会的理事,赵老师为协会成员的有效管理,各种信息的发布以及早些时候推出的各种学具制作,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些背后的默默奉献和她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分享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阿拉帕德无疑是本次培训的男神担当,有颜值有内涵。
他给我们带了很多非常生动、新颖而实用的教学方法,让人耳目一新。噢,原来“吃惊”的游戏可以用来练习呼吸,原来音准还可以这么练,原来排合唱还可以这么好玩充满乐趣。
听阿拉帕德上课是一种享受,来自于他带来的美妙的音乐,也来自于他充满激情和才情的个人魅力。
写了这么多,感觉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写,但是,我必须结束了。
其实,真要说感悟,很多东西确实是难以做到言无不尽的,然而,表达与不表达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所感悟到的转化为一个一个鲜活的音乐课堂,培养一个又一个在音乐中感受幸福感受生命力量的孩子。
一个简单的梳理过后,又想到了前面说到“命定”,“命定”并非唯心,想到这个词,更多的是对在人生的关键点总能幸运地遇明师遇同道友人的一种感激,如果没有这些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相遇,我就不会遇到今天如此美好的音乐教育事业。
当然,一再强调“命定”更多的是对自己继续前行的一种激励,督促自己从“命定”中去感受不可退转的力量,从“命定”中推动自己为此做全力以赴的努力。
最后,我想说,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随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同前行才能成就同样优秀的自己。
让我们的教学少些浮夸少些焦躁,多一些智慧多一些勇气,让情怀落地,让理想扎根,才能梦想成真!
返程,即是另一个起始的开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