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全体会员永远铭记的日子。2020年2月17日,专业委员会首任理事长杨立梅老师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着的事业和我们。
2024年2月17日上午9:30,专业委员会梁洪来常务副理事长和赵华副理事长一行7人,代表专业委员会祁德渊理事长和老中青三代五千多位会员来到北京九里山公墓祭拜杨立梅老师。
梁洪来常务副理事长代表全体会员向杨老师表达大家对杨老师的思念之情。
大家依次来到杨老师的墓碑前献花,并跟杨老师倾诉心声。
赵华副理事长献花
陈文明常务理事献花
赵楚理事献花
苏伦高娃理事献花
赵颖楠理事献花
张红梅常务理事献花
张红梅常务理事特意提前一天从河北唐山赶来北京,参加本次活动。
这次活动是专业委员会组织会员代表第四次为杨老师扫墓。由于还处于春节期间,很多理事、会员不能赶回北京,纷纷致电专业委员会表达自己的心意。
每次为杨老师扫墓,都是对参加者心灵的一次洗礼和净化,既让我们不忘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初心,也是对杨老师教诲的回忆。我们希望能够一直用杨老师的精神激励自己前行,实现专业委员会的办会宗旨:让更多的老师和孩子受益,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希望杨立梅老师的精神继续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并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更希望您能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感到欣慰!
远在匈牙利的崔健常务理事特意撰写一篇小文,纪念杨立梅老师。
忆杨立梅老师的一件小事
崔健
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近些年我经常需要入住酒店或民宿。每当准备退房离开的时候,我总会尽量把房间打扫得和入住时一样。因为这个习惯,有时我还会获得酒店或民宿房主的好评和感谢,在最近的一次差旅中,在退房时,民宿的房主对我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人!在那一瞬间,我又想起了亲爱的杨老师……
2016年,我第一次和杨老师一起到福建讲课,在准备返京的那天早晨,我到杨老师的房间和她汇合。当我走进杨老师的房间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杨老师正在像酒店保洁员一样整理床单,她的房间看起来简直和入住时一模一样。我对杨老师说:“杨老师,您不用自己打扫,退房后会有人来收拾的。”而杨老师回答:“我已经习惯了,自己住过的房间尽量打扫好,少给别人添麻烦。”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教育家的修养和她对别人的尊重。多年以后,我也养成了出差住酒店自己收拾房间的习惯,更是时时记起杨老师的教导,尊重每一个人,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时光飞逝,杨老师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在这四年中,我时常能感到她还在我的身边。我还记得她那拥挤而整洁的书房,杨老师曾在这座宝库里伏案编写教材;我经常想起杨老师每一次研讨会讲座时,总是想给在场的老师们多讲一些,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全天讲课六、七个小时;有时,杨老师来不及解答老师们在现场提出的问题,甚至会邀请有疑问的老师到自己家里继续给大家答疑。杨老师有时因为腿疼需要借助拐杖走路,但是她很少接受别人的帮助,经常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拎着讲课的材料走进讲座会场。一旦讲起课来,她立刻充满活力,一瞬间就让你忘记了她的年龄。
还记得我在首次前往匈牙利留学时心情非常忐忑,杨老师安慰我说:“小崔,你放心吧,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待人那么真诚,大家都会喜欢你的。”在杨老师的鼓励下,我在匈牙利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也与很多匈牙利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努力学习像杨老师那样真诚地对待他人,高度认真地对待教学和工作。
在杨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高尚修养和伟大人格。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校训“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正是杨立梅老师一生的写照,也是我努力的方向!